slug: general-edu-vs-educate-generals datepublished: 2017-09-14T22:07:34 dateupdated: 2017-09-14T22:08:21 tags: Life Thoughts excerpt: "Trump就职之后半年过去了,推进很多政策困难重重,最近总算在DACA/DAPA事情上有了些进展,墨西哥边境造墙的工程也进入了早期的小型模拟建设来验证招标的阶段;不过唐总一百多天里光高尔夫就打了40多天难免被媒体批判一通。" –-

Trump就职之后半年过去了,推进很多政策困难重重,最近总算在DACA/DAPA事情上有了些进展,墨西哥边境造墙的工程也进入了早期的小型模拟建设来验证招标的阶段;不过唐总一百多天里光高尔夫就打了40多天难免被媒体批判一通。

说到媒体,2016选举年暴露出了媒体很多问题––有他们自己技术方面的问题,比如报导的bias,比如调研的时候忽略了一些群体;但还有一方面是媒体主观上的变质:新时代的媒体在资本和成本/收入的逼迫下不断把报道标签化,肤浅化,很多有深度或者前因后果复杂的问题,被媒体带上个标签(最常见的是各种PC问题)然后几句话就激起民愤,而且在游行等事件上也缺乏报道实际情况的资料,经常是主持人嘉宾坐在演播室里大谈政治理念等等,可以说是目前灯塔国空前舆论矛盾的一大助因。

最近灯塔国公众舆论风起云涌,antifa带上之前一波BLM的群众基础继续搞事,其中Boston的反游行可以说是最能体现此群体思想倾向和行动原则的事件。


发达国家常被人吹捧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所谓的【普及高等教育】:无论是灯塔国这样的教育补贴(Student Aid)大国,还是北欧诸国这样高福利高普及高等教育和成人大学的国家,似乎发达国家的教育率必然就高出很多,以至于有时候我们会误以为是高教育水平造就了国家的发达。

然而相关性不代表因果性。虽然不可否认,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必然是有教育普及这一因素的,但这不代表没有普遍高等教育就不能成就发达国家(比如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没那么腐败的沙特);同时也更不意味着,只要有相对高的教育,就能维持一个国家的相对发达。

但就算抛开以上的潜在问题,目前普遍存在的教育模式却有着更本质的问题,那就是普及了教育(作为一种训练),却并没有达到普及思维水平的效果。这一现象其实是人类群里活动的本质造成的 —— 冷静而反主流的领导者永远是少数,而固化激情盲从的永远是多数 —— 两百年前种族/性别歧视横行,去歧视,找政治正确是一种少数人的先锋运动。然而当代西方的教育界,却把结果作为过程去教授给学生,就是一种本末倒置 —— 学生知道要有批判思维,却为了批判而去批判,为了政治正确而批斗一切,为了体现自己有判断力而去矫枉过正抹黑自己种族 —— 200 年前的先锋很容易沦落为 200 年后依样画瓢般愚蠢的观点。

其实这有点像科学教育,科学的目标永远是关于拓展人类对于自然认识的最前沿 —— 正因为是拓展,所以没人知道结果是什么,所以也没法用结果去教育学生 —— 把十几年前的 “最新" 方法拿出来生搬硬套,显然是愚蠢的,而且在结果为王的实验科学界是行不通的。

但这套方法却在公众舆论和政治场里行得通,因为大众所花费的精力,远远不足以真的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想清楚这么多问题,但人群又是容易被操纵和煽动的 —— 被政治家,被媒体,甚至被网络谣言。因为社会问题没有 “实验结果”,嗓门和拳头就能决定利益分配,所以精英甚至乐于刻意让大众对一些社会问题陷入逻辑错误甚至激烈冲突的状况之中。


应试教育也加剧了这种教育 ≠ 教育的困境之中,原本考试的意思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加强水平,但为了提高考试的结果,以“过拟合”的方式和态度去对待一门学科反而是对考试结果的最优解,这与懒得思考而只追求简单口号的很多游行抗议,很多可笑的追求政治正确,本质上是一回事 —— 只有口号够简单无脑,而不要细节才能引起群众的注意,因为群众没那么多精力仔细思考某一问题。

这也许是人类社会性本能自发产生的困境,教育和经济水平高了自然会想在社会问题中有一席之地,但无奈精英永远是少数人,而多数人并没有足够好的思维能力去多面地考虑一个问题,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是既然无脑更吃香,为什么还要去真的以理服人呢?

一开始我们为什么觉得花纳税人的钱去提高教育水平是好事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