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ug: american-way-of-equality datepublished: 2017-12-12T19:52:28 dateupdated: 2017-12-30T07:38:27 tags: Life Thoughts excerpt: "我十几岁的时候特别不能接受家中晚餐桌上的美国式平等,那时候我刚刚和重组家庭开始在除了周末以外的时间一起生活。我的义兄当时(现在依然)是个很非典型的人——不说他只会讲英语和上海话,也不是说他是美国人这一点很特殊。" –-

题图


我十几岁的时候特别不能接受家中晚餐桌上的美国式平等,那时候我刚刚和重组家庭开始在除了周末以外的时间一起生活。我的义兄当时(现在依然)是个很非典型的人——不说他只会讲英语和上海话,也不是说他是美国人这一点很特殊。要一个中国家庭培养出这样一个孩子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我的假象场景下,我哥这样的性格会被贴上的标签有:长不大,疯疯癫癫 etc.

但这都不是太重要,我依然相当喜欢他的(我10个小时前还在和他打DotA),我想说的是在当年他比现在还孩子气的时候,浓缩表现在我们家餐桌上的美国式平等理念。


说起平等,人会不自觉地开始考虑哲学,特别是政治哲学里,这个词的意义。我不打算概述政治哲学对“人生而平等”这句话上百年来的讨论演进,但我认为有几点需要强调:

  • 人对平等的概念几乎是 self-evidently clear 的,绝大多数正常生活长大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对平等这个概念有相当程度的理解。

  • 平等(equality) 不是【相同】,人生而有不同性别,升高,肤色,这是不同

  • 平等在实践中的本质是"改造平等",平等不是自发的,而是: 不平等->提出问题和方案->解决不平等

第一点和第三点导致发达国家的社会里,不同诉求和价值观的人会自发去游行抗议说服立法者,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找到了不平等的关键和解决方案。第二点,依据人不同的价值观,可以扩张到有争论的地带,比如出生时的家庭环境,比如家长的教育水平 etc. 在这些问题上的争论几乎没有食指进展。


回到我家餐桌和美国式平等这件事上,美国政治语境里的平等被规范成了一个更准确的【机会平等】,与之相对的是【结果平等】。这个很好理解,考试就是一种【机会平等】的过程,所有人不可能最后都拿到平均分,但我们假设学生从老师那里能获取到的资源是平等的。这个话题其实有更多细节可以追究,比如说有钱的学生可以补课?没钱的学生需要花课外时间去打工?这些问题也确实是目前美国学生助学金机制存在的一大动机。(所以才说美国先进吧大概 笑)

这些动机都是好的,事实上假如真的有我们感性上认识的一种状态叫做平等,那它怎么看都是好的。然而问题的关键就是,就算我们明确了希望【机会平等】,社会的强弱群体之间依然无法调和,这里回到我家餐桌举例。

我那时候最最烦的事情就是和家里一起吃饭,特别是在家吃饭。具体原因有一二,是当时我英语水平拙计,想要听懂他们在说什么会影响食欲;是义兄妹的挑食让我总吃不到好吃的。你们都看出来了,重点显然是

重组家庭里我和父上是比较无所谓的那方,谈不上弱势但中国家庭传统上家里都比较默契吧,至少假装有默契所以不会太积极地对一些家庭琐事过多参与。美国家庭喜欢,交流,就是大事小事都要说的那种;所以我家从外部看起来是后母和义兄妹强势的情况。

在这个前提下,义兄挑食具体是什么样的呢:比如晚饭有一盘番茄炒蛋,桌上4个人,他一个人还没开饭就掳走半盘。先不说这个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上就说不过去,我们假装这是文化差异,但从实际角度上,我们桌上剩下三个人该怎么反应呢?类似情况发生的频繁程度让我有一天忍不住和家长抱怨,但我得到的回答是:因为我不挑食,所以吃什么都可以,义兄挑食如果不吃就没得吃了所以我们得让着。我肯定接受不了这种强盗逻辑,合乎如果我也挑食我就可以和义兄打起来了?事实上我觉得当年家长确实是这样想的,但我自己无法接受故意闹别扭去抢吃的这么幼稚的事情,所以忍了接下来的几年。


只看餐桌这个具体的例子其实问题很好解决,提前知道义兄吃什么的家长把那饭菜多烧一点就解决了。但在直到今年还在上演的美国社会运动里,我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我家餐桌的放大版:少数人性别认同要去对方的厕所,大闹,成了;大学里教希腊历史,黑人学生说这是种族歧视,在教室里静坐,成了;加州差一点通过SAC-5 etc. 美国社会在一些社会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哭得大声有奶喝这样一种本应是错误的情况。这种事实的可理解性在于,这是管理者最不需要花费精力的一种策略,假设哪里不平等哪里就有抗议,那么既然平等无法直接衡量,执政者的本质是解决抗议(不是某大国那种解决)。

另外一个问题是,【机会平等】的机会,到底哪里是起点。这里我们举例美国大学录取,大学录取近年来对黑人,西裔有优惠,对白人和亚裔有歧视。对亚裔和白人的歧视根源其实是不同的,但我们先讨论对黑人和西裔优惠这件事,大学方面的观点是,因为黑人和西裔群体常年来社会资源不好,导致几代人缺少教育,所以给予【机会平等】让他们可以从大学重新起步。反方观点常见的是,机会早在初中,高中的优惠和助学项目里体现了,大学作为高等学府,录取低于及格要求的学生,不仅伤害大学生群体,更是对没有被录取的别的族裔的学生的歧视。

这里我不想讨论哪方对错,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大学录取应该绝对平等,而助学项目应该重点向比如SAT考试免费,SAT补习班免费,高中教育资源流动项目等等,而大学作为研究导向的教育机构应该减少主观,非综合能力为本的录取标准。重点是,一次又一次地,我们认识到平等这个词没法在人群里达成共识,美国的平等在发展中国家看来就是奢侈,而西欧有些国家的平等和福利政策,又会让部分美国人觉得是共产主义而去厌恶,实在是讽刺。